2010-12-06 来源 e-works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一方面面临着人才短缺的瓶颈,一方面又存在着大学生难就业的困境。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495万大学毕业生中有100万未就业;2008年560万大学生大约150万未就业;到了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又遇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11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达到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就业压力仍然不会减弱。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10月28日,全球非盈利组织项目管理协会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主办的第一届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给出了一种答案。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曾把项目管理、领导力和商业分析能力,列为3项企业主最希望雇员具备的技能。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在最近的一次调查研究中也发现,来自世界各地95%的公司经理层认同项目管理技能是企业项目管理者最需具备的技能。
Standish Group曾经做过一项长期的调研,其中问道,你需要有PMI认证的项目经理人吗?在2003年时只有11%人认可。到2010年已有高达“42%”的人表示认同。调研显示,“80%高效的项目会用有资历认证的项目经理;50%的项目失败是由于较差的或者没有项目管理,其中包括最初错误的预估、对项目截止有错误的认识、项目的工作范围要求改变、对项目资源没有很好的规划等”。
从PMI的发展历史也可看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成立于1969年的PMI,通过其全球认可的标准和认证、协同分会、虚拟社区、开展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活动等来支持项目经理的职业发展,到今天,由PMI设立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PMP已经获得185个国家的认可,成为出MBA、MPA之外的第三大金字招牌。
在中国,截止2010年9月,已有大约45000人获得了PMP认证,成为除美国之外拥有PMP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也使得PMI中国项目管理大会成为PMI全球最盛大的会议之一,参会人数达到了1200人。
人才是21世纪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将项目管理人才列入国家急需人才的目录,明确提出“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00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国家对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处于发展变革中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众多PMI认证的PMP活跃在中国的航天、石化、IT、通讯、能源等各个行业。
2002年,华为的海外业务已经扩展到了五大洲,客户要求有效和简洁的端对端项目管理,并要求项目经理有专业认证。为此,华为启动了全面项目管理开发计划,建立了业务流程再造项目管理办公室。
目前华为员工已高达10万多人,其中48%的员工属于研发部门或从事研发相关业务,每年实施超过20000多个项目,已经有6000多名项目经理通过了PMP认证。华为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项目管理当做一个战略,而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技术、技能,从而持续增加企业的价值。
随着中国企业综合实力的逐渐增强,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不断被探讨的话题。大会期间,电子工业出版社还发布了“世纪畅优项目管理网络学习平台”,在出版行业率先走出了一条有效整合资源、开拓数字与网络出版新模式的道路。把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有机地相结合,也给了作为媒体同行的我们一定的启发。